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管理、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很簡單,但做起來是比較難的,我經常給我的教職工打這樣的比喻:“如果我們的親弟弟或親妹妹在學校上學犯了錯誤,第一次我們原諒他,第二次,我們還原諒他,第三次我們可能就會很生氣甚至會動手打他,但是我們總還是對他充滿信心,并不斷的教育他,我們為什么會很生氣并有可能打他而又總是對他充滿信心呢?因為我們對他有愛,因為他是我們的親弟弟或親妹妹。
如果我們的教職工對待我們的學生不能像對待自己的親弟弟或親妹妹那樣,那就沒有這樣的愛,沒有這樣的愛就沒有管理,沒有管理就沒有教育。比如說我們的學生隨地吐痰、流動抽煙,對于這些不好的現象,我們應該去教育他,因為我們對他有愛。沒有這種愛哪會有教育?但是,我們的教職工往往會犯一些認識上的錯誤,那就是整天到晚都想去做一勞永逸的事,比如我們往往在學生犯錯誤后,讓他寫一份保證書,或者找學生的家長等等,然后就期望或者說就天真的認為這個學生不會再犯錯誤了,如果又犯了就認為他不可教了,久而久之,就對學生失去了興趣,沒有了管理,更談不上愛了。
我經常在我的教職工面前強調這樣一句話“搞教育本身就是煩心的,每天都會有不同的問題學生在身邊,我們要從思想上認識這一點,不要想做一勞永逸的事情,因為這本身就不符合教育規律”。教育工作者的心態應該是不厭其煩,而且要懂得差異教育,我們不再是蠟燭,“蠟炬成灰淚始干”太悲壯,我們沒有必要把自己搞的那么悲壯,我們應該是參天大樹,這樣每天都能夠向學生輸送氧氣,我們與學生之間也不再是杯桶之水的關系,過去我們講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如果是一桶死水,那就沒有任何用處,現在我們應該是涓涓流水,宋人朱熹說過‘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就要成為這‘源頭活水’,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們天天都喝到甜甜的水。
我曾經在面試老師時做過這樣的測試:我安排二位女同學在我辦公室對面的教室里,正當我和前來參加面試的老師們在辦公室談笑風生的時候,其中一位女同學在對面的教室里突然尖叫了一聲,此時,10位面試老師中能有1位具有同情心的反應就已經很不錯了。我要看的就是來參加面試的老師們的第一反應,因為只有這樣的第一反應才能真正的體現出他是否真的有愛心。我還做過這樣的試驗,我曾經帶著3位來參加面試的老師參觀學校,在此之前,我安排了二位男生在我們面前走過,其中一位捂住肚子裝肚子疼,看到這樣的情形,居然沒有一位老師有任何反應,這樣的老師是不適合搞教育的,因為他們沒有愛心。